全球观热点:鄂西屋脊守护者,甘做大树身边的“支架棍”
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
通讯员 谭凤珍 金少宇
【资料图】
视频剪辑 王佳文
“哦嚯……哦嚯……”一个正月的凌晨,阵阵寒气逼人,距三尖观林场5公里外的刘家荒村,土豆地里闪动着一束手电筒光和一个瘦小身影,税典芝敲击铁盆,用声响吓跑下田偷吃土豆种子的野猪,声音在山谷回荡,显得格外响亮。
李能阳正在巡山
此刻,税典芝的丈夫李能阳深吸一口气,带上手电筒、弯刀,拄着拐杖,提着痛风的脚,准备巡山。
税典芝回忆,1994年,李能阳担任三尖观林场场长后,回家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,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不曾过问,到今年,他已在林场过了31个春节。
多年来,税典芝独居在一栋土瓦房中,一条狗、一只猫为伴,既当男人用背篓打杵背重物,又当女人拿锅掌瓢打理家务,上要孝敬年迈的公婆,下要抚养两个儿子。
2008年冬天,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林场,直径1米多的大树在积雪重压下拦腰折断或裂开,李能阳和林场职工连战数天,紧急抢救树木。
这时,税典芝得了重病,半个多月后,在学校寄宿的儿子放假回来才发现母亲已卧床不起。当时参与救治税典芝的何医生说:“如果不是抢救得力,可能就天人永隔了。”
现在的税典芝,走路佝偻着腰,腿脚不方便,但还是努力提振精神。原来,就在前两天,税典芝在搬运东西时扭伤了腰,脚背皮肤溃烂了好大一块。
无论苦累还是病痛,税典芝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要求丈夫放弃林场回家帮忙。
每年几十只鸡、几百斤猪肉、几百斤土豆、几千只鸡蛋、无数的蔬菜……税典芝用背篓背着无偿送往丈夫所在的林场。
对于李能阳几十年来以林场为“家”的行为,两个儿子很是不解,经常和父亲“冷战”。
儿子李飞说:“我和弟弟从小都没得到过父亲的陪伴,没感受过父爱,妈妈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,我们都不想妈妈对他好。”
2006年,22岁的李飞曾带着怀疑,到林场“监视”父亲。
每天天不亮父亲就偷偷摸摸出了门,半夜才回来,有时一出门就是两三天,李飞决定全程“跟踪”。
果然,父亲一路看的都是他的“老相好”,那些与他相知相爱几十年的大树们在风中窃窃私语。“这棵树比我才小2岁,以前主干一只手握得住,现在一双手都抱不下了。”站在3棵杉树前,李能阳敞开怀抱相拥,显得那样亲昵。
李能阳查看树木生长情况
树,在三尖观林场是最平常的东西,也是最稀罕的东西。
在陡坡、岩缝、山坳中种树,林场的十几位员工从天亮干到天黑。林场不能生火,大家渴了喝冷水、饿了吃冷洋芋,虽填饱了肚子却打嗝不停,没人能躲过胃病。
杉树、椿树、漆树、厚朴树……护林人上线、下线一批批,留下了方圆100余公里的郁郁葱葱。
“树像李场长的恋人,我们护林人如他的兄弟姐妹,他巴心地疼。”87岁的老护林员张祚双说。
李飞的“监视”行动仍在继续,跟着父亲夏天搭露天草棚过夜,用艾草汁涂抹蚊虫叮咬的地方,冬天踏勘雪凌,用猪油涂抹手脚上一道道冻裂的皴口。
2007年,李飞跟着父亲开始试验在林下种植黄连,历经3次失败,终于成活,父子俩坐在四盆黄连后拍了一张合照,照片上帅气的脸庞和现在两颊高原红的李飞相差很大。
这年除夕夜,待父亲分发完职工福利,李飞收到了父亲递过来的100元钱,这是在林场两年来,李飞收到的第一份工资,也是他这一生收到的第一笔压岁钱,他视如珍宝,至今保存如新。
从此,李飞跟在父亲身后,深一脚浅一脚,也在林场找到了“真爱”,成了林场的免费劳动力,就连自己和妻子存下来打算买房的8万元积蓄也给父亲修路造林了,一家人至今住在出租屋里。
2022年大年初三,税典芝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,晒出一张照片:李能阳一身西装,打着红色领带,左手捧鲜花,右手高举“最美巴东人”奖杯。没有文字描述,没有音乐加持,税典芝的朋友圈收到了前所未有多的点赞。
翻看李能阳和妻子税典芝的微信聊天记录,均为李能阳被评为“全国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示范带头人”“荆楚楷模”“恩施州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的新闻链接,而这一系列信息,税典芝都没有回复。
税典芝是否知道这些信息的意思?她笑着说:“当然知道!老李守好一片林,我守好一个家,再苦也值!”
相机快门“咔嚓”一声,李能阳和妻子税典芝一生首张合影幸福定格。这一瞬比婚纱照更让人羡慕,夫妻俩十指相扣、相互依偎,身后青山是他们最美的背景。